本篇是系列最后一篇,本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俞志宏老师的《我在硅谷管芯片:芯片产品线经理生存指南》一书的总结整理。
工程师的工作比较线性,需要深挖专业知识,但也仅需要专注于专业知识。通常的工作内容是:设计某个电路,测试某些参数,解决某个故障。
产品市场分析人员需要一些创造力,时常面临从战略到战术上的各种挑战。在职场的交往,主要是善于发问,善于聆听,善于交换信息。此外,也要对朋友有真正的关心,非得在安静的环境里才有可能交心。
做产品线经理几乎与运作一个小公司并无区别,需要完整地掌握从拥有预算,到产品设计,到产生现金流的整个过程。
芯片设计的背景显然很有益于了解设计的流程、难度、所需要的人力和资源的预估、对具体工艺的取舍,这些对于制订商业计划和技术路线图很有帮助。
产品工程师负责的是芯片开始设计到推出市场的流程,对于某颗具体的芯片,基本会参与所有与产品线经理的全程沟通,因而得知客户和市场的详情,并做出任何决定的背后驱动因素。产品工程师有得天独厚的对生产、测试、供应链等信息的了解度。
AE在多数场合下已经是产品线经理团队的一员,了解芯片的工作特性和技术细节,经常与客户就某芯片的实际应用场景予以支持,与产品市场经理较多密切合作,都是转向市场方面的合理优势。
销售岗位转产品市场的优势在于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客户试制,也更了解销售的运作过程。但是销售一般偏居一隅,不太了解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信息,不具备技术知识难以服众。另外销售也更擅于单打独斗,有时很难再复杂的组织里找到自己的节奏。
产品线经理的主要工作在于产品线的“营”和“销”两部分,包括从内部分析和制定产品策略,获得所需的技术和平台,开发新产品,团队和流程的管理;以及从产品线外部拓展客户群,与销售和FAE的协作,执行各种临时制订的商业计划和市场宣传。
时刻保持阅读习惯,包括经济、商务、管理、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,保持对市场的了解。
与供应商、合作方等,尽量设一个提醒,每过一段时间主动联系一次,看看对方是否有更新的产品可以提供。
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有对工作有用的内容,就主动去寻求合作。
任何工作责任心都非常重要,产品线经理由于事务项繁杂,很容易遗忘工作。把所有工作记成待办项,尽量当天处理反馈完全部的事情。
通过各种方式充实自己,有时也要争取做到别人想不到或者认为做不到的事情,此时乔布斯所说的“foolish”正好对应中文的“愚”,因为愚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。比如做了一些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、全新工艺、全新封装、全新产品,涉及全新的合作。
了解对技术细节的了解,熟悉半导体工艺和制造流程对于合理计划产品和预见风险很有帮助。
对不熟悉的市场领域主动了解主要客户、竞争者、产品技术规格等。了解了行业的趋势以后,就可以开始定义有竞争力的产品。
懂得系统的捷径是去看业内份额较高的竞争对手的标准参考设计,如在电源和模拟业界,经常翻翻TI的资料是很好的办法。
对于做产品/市场,应该是以客户为主,学会倾听,先认识到别人的需求,自然更容易与人相处。做产品市场时,多少要收拾一下,也应该多注意一点儿自己的言行举止。
产品/市场人员面临着大量的按照区域、客户、芯片名称、价格、竞争者、销售状态等各种信息划分的数据,需要学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取结论。
谈判话术的锻炼,对于产品、市场、销售、FAE等实在是必不可少,我曾经实际见到不少案例,客户本来觉得现在设计做得好好的,根本不想切换到我方的芯片来研究,但是经过我方某代表一番劝说后,态度发生180°转变。
做任何芯片的投资,都是为了以有限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盈利。营销人员可能每天面临很多商机,经验稍逊者可能看到机会就很兴奋而开始做计划。然而,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机会,就自动地考虑是否回报会显著超过投入,如果是好机会的话是否会影响目前的路线图,是否风险太大。
当面临困难局面时,产品线经理就应该考虑多种选择和方案。假设遇到客户索赔的问题,就应该有多种思路:问题的原因在哪里?如果是我方芯片的问题,责任如何界定?如果责任确在我方,能否避免赔偿?不能避免的话能否走其他形式?综合了技术和商务经验以后,加以创造性思考,就能做出最后的方案。
如果功课做够,理解了市场需求,产品定义和设计完善,内部流程顺畅,产品线经理就可以保持乐观。乐观的情绪会影响所有的团队成员。特别是销售和FAE,如果他们感受到的产品线人员对即将推出的产品非常乐观,也会相应花更大的力气去推广。
对于平时收到的大量信息,要能够培养起求得真相的怀疑精神。并不是说很多人会真的来欺骗或者有意夸大其词。但要保持谨慎。
- 我是否有精准的细分市场目标和相应的战略?
- 我是否了解为什么客户会买此芯片?
- 是否具有足够的热情?
- 是否能保证客户的满意度?
- 产品是否符合销售和代理渠道?
- 推广计划真的有用吗?
- 产品是真的有差异性的吗?
- 产品计划是不是经常被追溯查询?
- 产品计划是不是非常完备?
- 报价是否总是够合理?
- 产品线是否常常与客户保持接触?
- 产品和市场人员与销售人员彼此尊重吗?
- 产品线在驱动全公司吗?
- 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被管理得很好吗?
- 公司是否有生产预测系统?
- 产品线本身是否有质量控制?